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曹教授的博客

欢迎大家的光临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记忆中的柳树大街  

2008-09-22 15:51:53|  分类: 记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柳树大街位于今天的新抚区政府东侧,属于永安台街道的南台街。那里孕育了我的童年、少年、青年……我心中镌刻着许多难忘的记忆,这条时光流转的大街也见证了无数美好的、痛苦的、悲伤的历史!

南台柳树大街,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板油马路。它东西长大约1500米,当时的街宽7、8米,街两旁是人行步道,人行步道和板油马路相隔的是一排排有着几十年的历史的柳树,每一棵树的直径都有1米左右。30多年前,按照当时的居民委和居民组的划分,这条马路是区别居民委和居民组的一条分界线。马路南是四委三十一组,路北是四委三十组。尽管当时它有着自己的街名——南台街,但人们不习惯叫它的街名,而是常常以街两旁的大柳树作为标志,习惯称它为柳树大街。就是在这居住的居民亲朋好友的来信,如果写着抚顺市南台柳树大街某某委某某组某某收,邮递员也会准确地把信送到收信人手中。再往柳树大街的两旁看,一幢幢既相似又有区别的日式二层小楼坐落在灌木丛后面,四委三十组共有八幢楼。据说是九一八事变以后,日本侵略东北掠夺抚顺的煤炭资源,为一些有一定级别的侵略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建造的。而设计者是日本著名建筑院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,所以,这八个楼既相似又有区别。解放以后,这些房子的主人发生了变化,居住的主要是领导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。我们家居住着一个楼的四分之一房子,家里有爷爷、奶奶、父母、小叔和我们姐弟三人,这套房子是市政府分给爷爷的。爷爷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,是当时教育界为数不多的拿高薪的知识分子,父亲是教育系统的一位领导干部,母亲是教师,奶奶从事家务,叔叔和我们在上学。由于街两边的楼房不是很高,路又是东西走向,所以满街阳光灿烂。春天柳絮纷飞,夏天满街的绿荫,秋天落叶飒飒,冬季里暖暖的。

童年的我们无忧无虑,一年四季我们常常在这条马路上边玩耍。有时用粉笔在路上画上方格子,用来“跳房”;有时跳皮筋、扔口袋、踢键子;有时还在树下捉迷藏。夏天的傍晚来临,辛勤工作了一天的大人们吃过晚饭,会在树下乘凉、聊天,我们会聚集在路灯下,抓一种叫“地喇咕”的虫子,抓到了的兴奋,没抓到的也不泄气。随着家长的喊叫声,我们才恋恋不舍分开,各回各家,这时街上儿停止了喧闹。冬天下雪了,我们会出来扫雪,把雪堆到一起,做成各种式样的雪人。小朋友之间扔雪球、打“雪仗”,玩得特别开心。那时的汽车并不多,如果有一辆汽车从这条街上驶过,我们也会边喊边叫的跟着跑,直到筋疲力尽为止。由于这条街上很少有汽车经过,我和我的同伴都是在这条街上学会骑自行车。从“套裆”到“跨大梁”,28的自行车硬是被我们这些小朋友玩的自如。

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,这条街一到秋天就被派上了新的用场。那就是粮库在这条街上晾晒玉米,白天这些金黄的玉米在太阳的映照下闪闪发光,这条街就变成了一条金光大道;傍晚粮库工人把玉米装在麻袋里,并把装满的麻袋落起来,我们就在这里捉迷藏,还自觉肩负着防止坏人偷盗的重任。因为,当时这玉米磨成面是我们的主食,几乎家家都如此。从这也折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今天我们的食品结构也多样化了,没有人以玉米为主食。

岁月如梭,30多年过去了,这条街也发生了许多变化。路比以前加宽了许多,路两旁的人行步道换上了新的步道砖,人行步道和板油马路相隔的那些飞絮的柳树,换上了整齐的杨树,在往两旁拓展样式新颖的高大建筑鳞次栉比,每个小区都展示了自己的特色,显示出了生机勃勃,建筑灯、路灯、装饰灯更是让人赏心悦目……,这些都向世人展示,这条街变了,变得更加美丽,更加壮观!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42)| 评论(1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