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化和重构城市管理信息化环境,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和长期性的任务,需要突破传统体制和机制的影响,在观念、组织、政策和落实等多方面付出艰巨的努力。在构成城市管理信息化环境的诸多因素中,政府政策处于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。因此,针对城市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,在优化环境时应重点考虑和采取如下措施。
1、加强组织领导,形成协调、协同、协作的推进机制。实施城市管理信息化,关键在领导。建议成立由市领导为组长,发展改革、经济、规划、建设、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。完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、主管部门集中管理、各部门各司其职、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协同机制。加快政府管理创新,再造政府业务流程,建立跨部门、跨级组织、跨地点的协作机制,重构城市管理体系。
2、加强规划指导,实现前瞻性、系统性、可行性的统一。立足现状和着眼发展,按照信息化与城市化必须一体规划的要求,确定城市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。突出规划的三大基本特征:一是前瞻性。这是城市化和信息化能否并行不悖的关键所在,也是规划对未来城市管理信息化发挥导向作用的前提。二是系统性。要明确主要目标、战略重点、政策框架和管理体制,并在总体规划指导下,分别制订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,分期分批排定重点建设项目并组织实施,力争形成一个总体与局部相统 一、长远与当前相结合、规划与项目相衔接规划体系。三是可行性。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和分工,凡属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,必须做到深入具体,具有可操作性;凡是可以通过市场解决的问题,一律放手由市场去做,规划着重阐明政府的战略导向。
3、加强制度建设,完善法律、法规、标准一体化的政策体系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,结合我市实际,建立和完善我市实施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政策法规体系。要关注国内外信息化的发展动态,加强战略性、前瞻性研究,积极采取应对策略,适时动态调整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措施。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准入等制度,认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。加强地方信息安全有关标准的编制、宣传和贯彻,落实安全强制性认证的管理和技术标准,抓好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,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。
4、加强资金投入,开辟政府、企业、社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信息化建设政策性资金的支持,结合公共财政体系建设,把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,加大政府资金投入,支持城市管理信息化所急需的各类基础性、公益性项目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更多地采用市场换资金的筹资方式,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市管理信息化项目和业务,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,健全风险投资机制。着力改善投资环境,加大政府资金引导力度,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、企业投入为主体、社会各方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