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曹教授的博客

欢迎大家的光临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七、宋代开始应用的公文体制  

2013-09-16 16:32:44|  分类: 写作知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  【诰命】自宋代开始,凡是文武官升迁或改任职秩,内外命妇的除授及封叙赠典,均用诰命。明朝制度,三年考绩褒扬美德用诰,洪武间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,清朝仍沿用此制度。这种诰命、敕命的的文字,是预先撰定的四六文体,有固定格式,按品级填写。

【御札】札,木牍。《中庸》“方策”注:”简、札、牒、毕,同物而异名,札木简之薄小者也。”宋代开始成为公文的专用体制,中书省掌宣封命令,如布告、登封、郊祀及发布君主重大号令时用,性质同于诏令。

【敕榜】宋代君主诏令的又一体。用于戒饬、勉励百官,晓谕军民。

【答子】答与意义相通,用途稍不同。宋代答子有三种用途:一是群臣百司上殿奏事,有时用答,相当于唐代的榜子。《宋史.范质传》:“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,必命坐面议之,......及质等惮帝英睿,每事辄具答子进呈,......由是奏御多,始废坐论之礼。”第二种用途是下官上书于上官,如王十朋与赵安抚《乞降祀上虞帝舜庙答子》。第三种用途是上行下的文体,中书指挥事,凡无皇帝降敕的称答子,和唐代的“堂帖”相类似。诸路帅司指挥所属部下也用答子。

【故牒】故牒为上司达于下级的文书,自宋迄明清皆有之。故牒二字原用于结尾,意为“特此下牒”,后转化为专用公文名称。

【公牒】宋朝六部之间互移文用公牒。

【咨】宋代始用于学士院,初尚不拘形式,略书数语犹如简帖。日久由简而繁,面为和移、牒同样重要的文件。元明清三代地位相等但不属于同一系统下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往还,相反,地位相等的敌体机关则用公函而不用咨。

【呈状】宋代开始使用的一种上行公文。明代应天府及太常寺、钦天监、太医院、翰林院、光禄寺、太仆寺、提刑、按察司上各部用量状。清朝只称呈,经历、知县、县丞、主簿上书于知府用此文体。民国仍沿用。

【申状】申,伸义,含有申明冤抑和舒陈曲衷的意思。宋时列为公文体制。是下级对上级的指挥措施有不同意见的申述,称为申状。如朱熹知南康军时,反对安抚转运使使衙转颁尚书省答子关于将南国移治湖口的牒文,写了《申免移军治状》,备陈四项于民有害于官无利的理由。元时各部对于尚书省,明时县对于府州、各州对于府以及按察直隶府州上六部皆用申状,请改称申文,民国废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7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